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五华 > 生态旅游 > 旅游宣传
竹山红土热 老区面貌新
时间:2020-04-22 来源:五华发布 浏览次数:-
字号:

  阳春四月,一度被新冠疫情笼罩的神州大地终于拨开云雾,又迎来了春日和煦的阳光。在革命老区五华县双华镇竹山村,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和热闹。漫步村头寨尾,只见绿意盎然的山间田野中,春耕春种的村民在挥汗劳作;曲折蜿蜒的沿途小道旁,环境整治的挖土机在大声轰鸣;庄严肃穆的红色旧址处,前来观瞻的一批批游客在静静顿悟……

1.png

2018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武延军(前右1)在中共五华县委书记吴晖(前左3)的陪同下到双华镇竹山村调研

  红色,是竹山最厚重的底色

  竹山村地处五华县双华镇西部,毗邻八乡山革命根据地,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村。翻开被历史烟尘湮没的史书,揭开那一段段硝烟弥漫的革命斗争历史片段,不禁让人感到惊心动魄,热血沸腾。

  支援东征军作战,获利塘径大捷。1925年3月间,广东国民政府举师东征。周恩来率黄埔军校学生军首次到达五华,为竹山村播下了革命火种。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期间,周恩来率部从河婆追击陈炯明逆军至双华利塘径、棉洋葵岭下一带,县农民自卫军常备大队副大队长陈笑眉(竹山村人)带领农民自卫军30多人越过高山寨,赶到利塘径村口堵住敌人退路,会同东征军截击陈炯明残部于利塘径。此役,共歼敌万余人,俘敌6000人,缴获各种枪枝5000多支及辎重不计其数。战后,周恩来在前方捷报称:“乡民助战,有若一家,此役已将陈逆军击破无存。”为鼓舞士气,以表彰褒,东征军特发给步枪120支,子弹万余发,武装五华农军。

  成立农民协会,实行“二五”减租。1925年夏,古大存受中共广东区委的派遣,以省农会特派员身份回到家乡,组织领导五华人民开展农民运动。1925年8月,虎石乡(即现在的竹山、石门、虎石、三田等村)农民协会成立,会长陈庆孙(虎石村人)、副会长陈天孙、委员陈子文、冯观金、徐寿如(竹山村人)等。1925年秋,中共五华特支在横陂成立。此后,农民运动以烈火燎原之势,席卷全县。1926年2月,五华县农民自卫军大队建立,县特支军事干事古大存兼任大队长。到了1926年4月,五华农会会员达到4万多人,在全省各县中仅次于海丰、广宁、陆丰,排在第4位。同年10月,县农会为加强武装力量,从各乡农军精选四五百人建立县农民自卫军常备大队,下设3个中队,各区设常备中队、乡设常备小队。全县常备武装2000多人,有枪600多支。曾伯钦任大队长,陈笑眉任副大队长。1926年夏,虎石乡改选农民协会,陈子文当选会长,徐寿如任副会长。广大农民在虎石乡农会组织领导下,开展了“二五”减租,参与了禁止米谷出境斗争,安流的笔架山、狗里塅、大都矮头岭等地战斗和丁卯年关大暴动,竹山村农军英勇善战,曾获古大存的高度赞扬。

  设立竹山兵工厂,迎接南昌起义大军。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暴发,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共五华县委按照东江特委的指示要求,指派共产党员古宜权、李英、古定欧和黄埔军校生李斌、邓一(湖南省人)、贺民教(河南省人)深入到各区、乡,训练农军和组织领导暴动,全力做好暴动接应工作,在双华竹山和矮畲两地设立兵工厂,召集30多名擅长枪械修造的工人成立兵工厂制造枪械,县工会主席邓天成任厂长,主要生产土枪、长矛、大刀等武器,产品全部送往各区、乡,壮大农民自卫军武装,有力地支援南昌起义军。后被敌人发觉后派兵前来围剿,后转移至冰塘村棣华楼、八乡山等地继续生产。

  阻击国民党钱大钧部,建立工农红色政权。1927年,国民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五华大地。12月中旬,国民党钱大钧部1000多人进驻五华进行“清党”,向革命村寨进剿。五华县赤卫队陈笑眉率200多人与双华、虎石等地的赤卫队合作,兵分两路,伏击钱大钧部及地反武装,当场击毙敌军连长1名,俘敌30多人,缴获步枪27支,子弹2800多发。工农革命武装取得的胜利,加速红色政权的建立。1928年1月6日,五华县第一个乡苏维埃政府在龙村睦贤成立,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第八区、六区、五区、四区、七区(辖双华)苏维埃政府也相继成立。第七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胡汉,区苏维埃政府驻地曾临时设在竹山村。大革命失败后,这些参加竹山战斗的农民自卫军,跟随古大存走上八乡山,参与创建了东江地区著名的八乡山革命根据地。

  惨遭国民党洗劫,村庄被夷为平地。1928年2月,中共五华地方组织发动有10万工农革命群众参加的“丁卯年关大暴动”,震慑了国民党粤东当局。1930年1月,五华地反武装勾结国民党钱大钧部4000多人,分三路进剿双华、华拔苏区。当地工农武装采用“各个击破”战术,先后击败了安流、水寨二路敌军,取得“碧石岗战斗”大捷,击毙敌排长以下34人,伤敌52人,缴获枪支弹药一大批。竹山人民的革命行动引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报复,历经数次洗劫,损失异常惨重。1930年农历四月,大都乡的数名地主勾结反动势力进剿竹山,大烧大抢3天,全村被敌人捉去229人,其中被杀害13人,病饿死196人,被迫卖的妇女、儿童35人,背井离乡146人。村中被烧房屋156间,被抢耕牛38头,家禽牲畜等其它物品不计其数。竹山村被夷为平地,片瓦不留,几沦为废墟,全村原有900多人,最后只剩下不足400人。新中国成立后,全村有陈子文、陈笑眉、徐两双、陈伯宽、陈立洪、陈成圣、徐寿如等7人被评为革命烈士。1957年,竹山被省评为革命老区村。

  长期的革命斗争,在竹山这块红色土地上留下了许多感天动地的革命故事,形成了“坚定信念、敢于斗争、勇往直前”独具地方特色的竹山革命精神。 2017年10月,竹山村被中共广东省委确定为“红色村”,列入了全省重点打造的60个“红色村”之一、也是梅州市12个“红色村”中第一批的5个示范点之一。2018年6月,“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正式动工开建,共投入近1400万元,先后建成竹山阻击战纪念园,修缮了竹山兵工厂旧址和第七区(辖双华)苏维埃政府临时驻地。2019年4月,“竹山阻击纪念园”竣工开园,标志着竹山村“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些红色项目工程的建设,把竹山村打造成为五华乃至梅州独具时代和地域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基层党建示范点之一。特别是新建的“竹山阻击战纪念园”,占地面积10亩,以旧战壕为中心,建设有党群服务中心、革命历史展厅、革命烈士纪念广场、战壕体验区、战斗回放长廊、入党宣誓广场。闻着浓郁的板栗花香,踏入青山环绕的竹山阻击战纪念园,只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宣誓墙上的入党誓词在阳光下闪闪发光;4条仿真战壕里,战士们沉着应对来犯之敌,似乎让人看到了九十多年前那震撼人心的激烈战斗场景。还有竹山兵工厂、第七苏维埃政府临时驻地旧址经重新修缮布展后,面貌焕然一新,每天前来参观瞻仰的游客络绎不绝。

  红色,是竹山最厚重的底色!

2.png

竹山阻击战纪念园全貌

3.png

修缮后的竹山兵工厂展陈效果

  绿色,是竹山最美丽的特色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践行是最好的传承。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推动下,昔日贫穷落后的竹山村迎来了绿色发展的机遇。随着红色记忆的唤醒,也激发了当地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他们深入挖掘并保护利用好红色革命资源,结合竹山种植板栗的传统特色产业和秀美的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红色旅游+特色农业”促嬗变、助民富的绿色振兴发展之路。

  五华人都知道,要买板栗,首选双华板栗,尤以竹山村的为佳。竹山村种植板栗已有数百年历史,现存百年树龄以上的板栗树就有数十株。“仙女担油过竹山,油桶漏油笑哈哈。油泥土质生百物,板栗飘香乐万家。”一首流传已久的民谣,道出了竹山村肥沃的土质极适宜板栗生长的特质,“无栗不成家”是该村的真实写照。这种油泥土质肥沃,最宜板栗生长,长出的果实色泽金黄,油光可见,口感清甜、粉脆、醇香,还伴随着淡淡的蜂糖味儿。近年来,在帮扶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卫生健康局的大力支持下,竹山村认真贯彻落实五华县委、县政府关于双华“红色热土·森林小镇”的发展战略定位,立足资源优势,依托百年板栗品牌,发展特色产业,聚集合力转向“造血式”扶贫,建立了产业帮扶长效机制,辐射带动贫困户拓宽增收门路,红土地上唱响绿色扶贫发展的赞歌。通过探索推进“红色”乡村之旅项目,发展提供会务配套、农产品和民间工艺品销售、民宿、农家乐等相关产业,为竹山村未来的发展和贫困户实现稳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引导全村群众种植板栗面积约3500亩,引进梅州市新农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结合精准扶贫工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着力打造“红色百年板栗基地”,还承包了农户1300多株板栗树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实现贫困户和农户板栗线上、线下渠道销售,吸纳贫困户参与板栗园管护的方式带动务工增收,让板栗成为村民的幸福产业。还建成20亩百香果种植基地和41.58KW光伏发电站项目,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2多万元。据统计,2018年底,竹山村如期实现了脱贫任务,脱贫率达到100%,2019年底38户贫困户申请退出,2020年3月已全面退出,2019年实现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接收入为13309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9.6万元。同时,完善了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抓好环境卫生整治,村里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如今,竹山村正通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依托百年板栗品牌,做活绿色文章,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推动了革命老区的绿色发展,努力把红色村打造成为当地“红色托底、绿色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模范村……

  绿色,是竹山最美丽的特色!

作者:江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