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2025年五华县“三个一批”项目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在五华奥体中心广场举办。活动现场,不仅有茶产业集中推介、茶叶展销、客家擂茶、炒绿非遗技艺展示等,而且一批茶青收购、茶叶订购项目签约,共促五华茶叶特色产业走向大市场、卖出好价钱。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文旅资源和绿色生态优势、绿色茶产业,五华精心打造两条茶园风光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春光无限好,出游正当时!快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茶园游吧!
五华县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末宋初,已有茶叶种植、茶叶加工的文字记载。
高山云雾出好茶
五华县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末宋初,已有茶叶种植、茶叶加工的文字记载。如今,茶叶是五华县主要特色经济作物。至2024年底,五华县茶叶种植面积7.25万亩,产量5120吨;连片种植100亩以上的茶叶基地54个,连片种植1000亩以上茶叶基地10个,建有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并通过SC认证的企业共计33家;棉洋镇、龙村镇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茶叶),龙村镇云溪村等14个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茶叶)。
作为广东省传统的山区农业大县,五华县缘何出好茶?
五华县山多地广,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1.9%。地形起伏较大,土壤疏松宜耕。五华县地质构造复杂,演变历史悠久,水成岩﹑火成岩及变质岩相互交错,以至地形高低起伏。基岩主要为花岗岩、砂页岩、紫色砂页岩,其中花岗岩占大部分,自然土土层深浅不一,均比较疏松,适宜林木生长。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红壤﹑赤红壤、紫色土、水稻土、潮沙泥土和菜园土等,且垂直分布规律,山顶黄壤、山腰红壤等,黄壤与红壤垂直分界线在海拔750至800米。黄壤地区常云雾笼罩,湿度大,土壤湿润,土壤肥力较好,酸性强,不仅适宜茶树生长,而且使五华茶叶具有“岩茶”独特韵味。
此外,五华茶叶主产区山地面积占到全县的35%以上,平均海拔800至1000米,有海拔千米以上高山16座,常年云雾环绕,具有得天独厚的“高山云雾出好茶”的条件。区内的棉洋天柱山绿茶,在明清时期就是梅州“八大名茶”之一,还有龙村“鸟舌茶”、棉洋“单丛茶”、双华“园唇茶”、长布“梅占茶”等本地名茶。近年来,通过加大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不断扩大白叶单丛、金萱、翠玉、水仙、梅占等近10个茶叶品种的种植规模。
近年来,五华县茶叶企业参与各类茶叶产品评比活动及品牌申请中共获得100多项的奖项和名优品牌。目前,园区已注册七畲径、登云嶂等茶叶商标16个;培育创建七畲径牌绿茶(单丛茶)、七畲径牌红茶(客家红)、登云嶂牌绿茶(黄金芽)、登云嶂牌(登云金雀)、云岐圣峰牌绿茶(高山大叶)、福善楼牌(绿茶)、九霖牌(单丛茶)等7个省级名牌产品,占五华县省级名牌农产品总数的47%;无公害茶叶产品认证9个;松岗嶂、登云嶂等10个茶叶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达9822亩,万福春茶场、登云嶂茶场、绿源茶场、华顺茶场等6家企业获“生态茶园”称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33家企业茶叶产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SC认证),居梅州市第一。
活动现场。
三产融合构建“茶业+”发展模式
活动现场,梅州市天池种福茶业有限公司与梅州市松岗嶂绿色生态茶园有限公司签订茶青收购协议,五华县绿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维也纳连锁酒店签订茶叶订购协议。
绿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深耕五华龙村洋石嶂。依托当地优越的地理禀赋和悠久的制茶传统,已建成2000亩生态茶园,培育出英红九号、鸿雁十二号等优质品种,并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公司先后获评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生态初级茶园,“洋石嶂绿茶”更荣膺“梅州茶王”称号。此外,公司还建成油茶成品林1000多亩、中草药1000亩和梅州金柚2500亩,建设有休闲绿道、樱花谷茶园、黄花枫铃木茶园等宜赏宜游的生态观光景点。该公司董事长毛汉威表示,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拓市场、共享资源;以科技赋能传统工艺,推动茶叶种植标准化、加工智能化、品牌国际化;以茶为媒促进三产融合,让茶文化、茶旅游、茶康养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近年来,五华县支持引导县电子商务协会、县茶叶协会等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茶叶在市场销售等方面的共商、共建、共享,实现抱团发展;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通过税收优惠、资金、人才、用地和信息等方面支持,扶持成长性好、发展潜力较大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做大做强。
截至目前,五华县从事茶叶繁育、种植、加工、流通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共6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4家、市县级10家;累计培育茶叶类省名牌产品、“粤字号”农业品牌19个,腾云绿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七畲径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五华县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参建企业已带动3820农户从事茶叶产业,吸引180人返乡创业,吸纳农民就业人员数达11230人,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
茶叶品质提升方面,五华县以发展“二品一标”为抓手,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的理念,围绕特色农产品,引导茶叶经营主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开展生产相关活动,持续推进茶叶品牌和农产品质量认证;鼓励茶叶经营主体主动与广东省农科院茶研所、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保持联系、加强合作。
营销推广方面,五华县支持经营主体或第三方机构开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展示展销、参加大型展销展示会活动,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参加每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组织全县50多家茶叶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推动五华茶叶产品上架销售,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多方式开展品牌宣传推介与茶产品营销推广;充分利用好五华茶博汇等平台,不定时举办专题营销推广活动,同时引导嘉应茶经营主体在重点城市开展品牌专营店,鼓励企业依托各大电商平台开启“网红带货”销售新模式,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持续宣传推介嘉应茶之五华绿茶等系列茶产品。
※延伸
五华“茶旅融合”精品线路:
线路一:出发→龙村镇云岐圣峰生态茶园(午餐)→登云嶂云雾茶园→三市界生态休闲园→返程
线路二:出发→棉洋镇松岗嶂生态茶园(午餐)→高山寨森林公园(英烈庙)→双华镇枫华茶园→返程
龙村镇三市界生态休闲园、云岐圣峰高山生态茶园、登云嶂云雾茶园、棉洋镇松岗嶂生态茶园、双华镇枫华茶园等风光秀美、游人如织,分别获得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五华擂茶知多D
所谓擂茶,就是把茶叶、生姜、大米、温开水置于擂钵中,擂成糊状,盛入碗中,加上佐料,用开水冲泡后食用,具有祛风湿、解食积的功效。
擂茶始于何时,众说纷纭。一说是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张飞驻军湖南武陵军中瘟瘴盛行,当地百姓用茶树鲜叶、大米、生姜混合擂碎熬煮,送给官兵服用,瘟疫即愈。另一种说法是,古代有一将军驻扎岭南,官兵不适应高温、多湿气候,瘟瘴流行,求医服药不见痊愈。危急之际,得一老妪献上良方,将军即令官兵碾米、挖姜、采茶,将三者混合擂成糊状,置于铁锅中熬煮,分给官兵食用,果然奏效,瘟瘴病除,战场上大获全胜。此后,擂茶逐渐流传至客家聚居或杂居地,成为客家地区的一种饮茶习俗。在梅州地区,五华县龙村、梅林、棉洋等镇盛行用擂茶款待宾客、亲友。
五华擂茶如何制?取适量的优质高山云雾绿茶、去皮花生米、黑芝麻以及少许温开水,投入陶钵中,再用擂棍擂成糊状,加入炒米花、菜叶、腌制萝ト等充分搅匀,冲入开水,盛入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