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五华 > 生态旅游 > 旅游宣传
潭下镇使“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翅膀,助力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
时间:2018-04-08 来源:五华县潭下镇党政办公室、五华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 浏览次数:-
字号:

潭下镇地处广东省五华县北部山区,辖2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6.2万人,国土面积258平方公里。全镇有耕地面积25000多亩,山地面积31.1万亩,是个典型的“山、散、边、穷”的老区镇。该镇有5个省定贫困村,15个分散贫困村,全镇共有相对贫困户924户,贫困人口3021人,占全镇人口的4.9%。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有646户,贫困人口2617人,占全镇贫困人口的86.7%。

一、实施“互联网+扶贫”,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

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为实现贫困户长效脱贫。该镇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实施产业脱贫,重点打造了“四大农业产业”(鹰嘴桃、无花果、红薯、菩米),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种植制作,并于2017年初举行电商扶贫签约启动仪式,成为首个与梅州市电子商务协会签订电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的乡镇;引进了广州生长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梅州客来客往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梅州市耘么么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实力的优秀电商企业进驻该镇,为优质农资下行和优质农产品上行提供渠道保障。

同时,针对电商与农业发展面临的产业结构简单、物流不通畅、专业人才短缺、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该镇多措并举,凸显"四个转变”:一是因村制宜,在各贫困村发展多样化的农产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辅以优质的农资和农业技术服务,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让企业从单纯的“收”转变为鼓励和服务农户有目的地“种”,吸引物流企业的深度合作,并在一年内为镇电商创业孵化基地提供物流补贴,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三是发挥镇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优势,统筹优质社会资源,引进现代科学发展成果,通过举办潭下镇扶贫开发“每月一节课”免费培训班等方式,深层次改善传统行业弊端,促进潭下镇专业人才不断增加,种养和销售技术不断进步;四是以电商发展为契机,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助推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促进贫困户乃至全镇人民群众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解放,扶智取得新成果。

二、发展“一村一品”,全面推进产业帮扶

通过大力实施“互联网+扶贫”模式,该镇的扶贫农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肯定和各大企业的关注。该镇还大力推广“订单式”扶贫产业发展模式,以订单保障扶贫农产品销路,以畅通扶贫农产品上行渠道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鼓励贫困户大胆、勤劳参与扶贫农业产业,达成增收脱贫目标。

同时,该镇结合各个贫困村的实际,精准发展培育“一村一品”产业;在镇级层面,力推鹰嘴桃、红薯、无花果、菩米等“四大农业产业”,并鼓励各贫困村因村制宜,差异发展金柚、油茶、养蜂、梅片树等农业产业,不断丰富该镇农业产业结构,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模石村的梅片树扶贫产业。参照其他贫困村的成功经验做法,模石村采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模式,投入产业帮扶资金发展了70亩梅片树种植,带动贫困户32户。

三、电商助推销售,农户增收无忧

2016年底,该镇开始在大玉村等贫困村试点发展红薯扶贫产业。合作的电商企业在红薯成熟时派专车到贫困户家门口收购红薯,且收购价格远高于市场零售价,达2元/斤。通过线上包装、推广和销售,大玉村贫困户种植的优质红薯受到消费者热捧,仅10多天时间,5万多斤红薯就被抢购一空,贫困户实实在在地得到了一笔收益,也得到了其他贫困村贫困户以及合作企业的肯定。通过发动贫困户和其他农户种植红薯,2017年该镇在光华村、锡坪村、金石村、布坪村、大玉村、文里村等村全面种植超过500多亩的红薯,收获并销售红薯达200多万斤,产值超过400万元。

同时,该镇发挥镇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优势,在百安村、锡坪村等贫困村发动有闲置耕地的贫困户参与红薯苗的培育种植,并提供育苗技术指导和农资保障,指导他们积极备战2018年的红薯种植,为贫困户创造新的增收途径。

该镇品畲村与优秀农业企业、电商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发展扶贫产业无花果种植。协议商定,农业企业将为品畲村无花果种植提供种苗和全程技术指导,电商企业将以3元/斤的保底价格,连续三年派专车收购村内贫困户种植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所有无花果,为贫困户种植提供便利和解决销售的后顾之忧。同时,该镇在柏洋村、模石村新发展了130亩的电商扶贫产业无花果种植,将品畲村的经验和模式作大力推广。经过2017年一年的推广,2018年全镇无花果种植面积将超过300亩。

该镇素有“五华粮仓”美誉,粮食产量高,农业基础好;同时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菩米,传统制作技艺得以完整保留。据测算,贫困户销售稻谷每百斤收入180元,而每百斤稻谷加工成菩米可以达80斤,按每斤3.5元算,收入达280元,对比可增收100元/百斤稻谷。

通过积极的联络,该镇目前已接到了相关电商企业共计30万斤的菩米订单,目前已发动竹梅村、百安村、龙田村、乐道村等贫困村超过150户贫困户按照企业品质要求制作菩米的初级产品供企业精加工,企业采取贫困户制作一批就上门现款收购一批的做法,至目前为止已按计划在该镇收购了6万多斤菩米,贫困户得到了一笔实实在在的收入。贫困户仍在不断制作更多的菩米供企业分批收购,至2017年底为该镇贫困户带来100多万元的收入。

四、依托“三变”改革,全力推进产业发展

该镇在政府主导下,以“三变”为基础,以镇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为载体,以农电商为重要手段和途径,创造性建立了“生产过程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技术,销售过程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产业抱团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和致富带头人以资金、管理、技术等为资本牵头成立合作社,贫困户和其他农业种植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镇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统筹优质社会资源提供“六统一”服务;具体种植过程统分结合,既强调全镇一盘棋,又鼓励因村制宜,在“六统一”的基础上大力发动分散种植,在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不断提升产业总量。

以红薯产业为例,该镇农民种植的红薯,以镇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为统一载体,通过抱团采购农资(肥料、农药)的方式,直接与洋丰、中保等农资企业对接,拿到第一手的最实惠最有质量保障的农资产品,真正实现“从厂家到田间”,从而确保了农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镇还统一注册了“潭下”商标,将鹰嘴桃、红薯、无花果、菩米等,通过镇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通过抱团销售的方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有机、绿色、无公害”的“潭下”品牌,通过电商模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消费者能享受到最新鲜无公害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真正实现“从地头到餐桌”。

五、大力发展旅游与产业价值兼备的鹰嘴桃扶贫产业

2018年3月3日上午,五华县第三届潭下乡村旅游桃花节暨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签约仪式在潭下镇布坪村顺利举行。该镇通过举办“桃花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的方式大力宣传推广“三月赏花,七月品桃”旅游消费理念,营造“电商+旅游+产业扶贫”的浓厚氛围,应用第三方电商平台和微商平台,使过去售价仅为10元/斤左右都滞销的“鹰嘴桃”,现平均售价达到了15元/斤可在半个月内销售一空,为该镇新田村、金石村、柏洋村、模石村、布坪村等五个贫困村的“鹰嘴桃”产业发展夯实了良好基础。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该镇立足资源优势,在布坪村、新田村大力发展鹰嘴桃扶贫产业。由村委会或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发展鹰嘴桃种植。贫困户既能以产业帮扶资金入股参与分红,还能参与种植劳作增加收入,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目前,该镇在布坪村新发展扶贫产业鹰嘴桃种植150亩,新田村新发展扶贫产业鹰嘴桃种植250亩,合计超过130户贫困户参与鹰嘴桃扶贫产业的入股分红或劳动种植,预计每户贫困户年均可增加收入1500元以上,激发了鹰嘴桃产业基地沿线乡村一批农民返乡创业的热情,创办“家庭农庄”或“乡村小旅馆”,带动了200多人就业。同时,该镇紧紧围绕三个建设新农村努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一重视团结队伍建设为基础,改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文新农村;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变各村的村容村貌,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宜居新农村;三突出产业帮扶项目为亮点,改变农户的传统耕作方法,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特色产业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