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五华 > 生态旅游 > 人文艺术
五华:千五英烈名 万古竞流芳
时间:2019-08-15 来源:梅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五华是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也是原中央苏区县,自大革命时期以来,全县有1594名革命烈士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梅州各县(市、区)之最,境内革命史迹遍布城乡。2013年7月,五华县被中央党史研究室认定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属于原中央苏区范围。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近日,记者踏上五华苏区这片红色热土,用双脚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用镜头和笔触重温五华人民闹革命的峥嵘岁月。

撰文:赖锋 丘佳溢 张炳锋 摄影:林翔

史料审核:中共五华县委党史研究室

两次东征到五华  革命火种始燎原

1925年3月,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五华,播下革命火种。革命先驱黄国梁、古大存等受马列主义熏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推动了中共五华地方组织建立。从此,五华人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农会开展“二五”减租、禁止米谷出境……与封建地主阶级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农民运动席卷全县,成为东江地区重要的农运策源地之一。

“第一次东征时,周恩来率领革命军于1925年3月18日奇袭五华县城华城取胜,打败了数倍于革命军的陈炯明逆军林虎部。”五华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古江南说,此役后东征军教导一团留守华城,教导二团继续向兴宁追击陈逆军。他介绍说,当时东征军的政治部临时办公地点就设在华城镇十字街的宗圣祠。如今,东征军政治部旧址(宗圣祠)已被保护修缮一新,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接受红色教育的场所。

曾召松是宗圣祠的管理人员,他自豪地坦言,他从父辈口中听过不少关于东征军的历史故事。“东征军进驻华城后,周恩来主持召开县城各界代表座谈会,组建五华临时民主政府,推举县长、打击地头蛇。”曾召松说,此后,五华人民的革命热情被点燃了。他的这番说辞,也在梅州五华“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体验馆的展出资料中被得到验证。

周恩来第一次东征到五华,播下革命火种。

同年10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二次东征。在经历了华阳之战的危急考验后,东征军兵分3路追击陈炯明逆军,并在古大存领导的五华农军支持下,成功在嵩头(今双华)利塘径取得大捷。周恩来在前方捷报中称:“乡民助战,有若一家,此役已将陈逆军林虎部主力击破无存。”为表彰五华农军的大力支持配合,东征军总政治部特发给步枪120支,子弹万余发,武装五华农军。

革命先驱垂青史 千五烈士筑丰碑

沿着山路一路前行至郭田镇龙潭村,一座悬山瓦顶,泥石墙基的土木结构房子便映入眼帘,“光德楼”三个大字昭示着房屋主人不一般的“身份”。这是中共早期党员、五华县第一位共产党员黄国梁的故居。

位于郭田镇龙潭村的黄国梁故居。

“我爷爷是黄国梁的堂兄弟,年轻时还跟随他到国光书店做码字员。黄国梁很机灵,同事们都称他为‘火车头’,只可惜亮丽的生命太短暂了……”黄国梁故居内有三张木桌,六条长椅,该村村干部黄坤达生动地向游客讲述黄国梁的故事。

时光回溯到1922年,在浓郁的革命氛围熏陶下,黄国梁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五华县第一位共产党员,更是中共早期党员(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时,全国党员只有195人,广东才32人)。此后,黄国梁担任国光书店(由中共广东区委在平民书社的基础上成立并由区委宣传部直接领导的一家出版机构)经理,大量出版发行进步书刊播撒革命真理,还在汕头设立了分店,让革命图书迅速占领了粤东市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南方的传播。

黄国梁入党后,还一直负责中共广东区委的财经工作,成为“区委大管家”。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黄国梁临危不惧,千方百计保护党内文件、经费,帮助中共广东区委安全撤往香港。同年5月,广东区委决定策动驻兴宁县城的国民党军十八军宋世科团营长古怀(共产党员)率部起义。黄国梁带着古的密令赶到兴宁,但此时宋已经开始“清党”,接头的人员已撤换,致事情败露。黄国梁不幸被捕,受害于兴宁,年仅33岁。

在相隔不远的五华县梅林镇优河村,经过修缮后的古大存故居“金山翠秀”重新焕发了光彩。走进这座传统客家民居,大厅内古大存的汉白玉雕像威严肃穆,有关古大存革命活动的文物、照片也开始陆续布展。

古大存早年致力于农民运动,后来投身于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在五华创建了乡、区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1928年,古大存在五华、揭阳、丰顺三地交界的八乡山区,开辟东江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1935年底,古大存率领仅存的18颗东江革命种子撤出东江,辗转到达大埔山区秘密活动,始终保持东江红旗不倒。1939年,古大存在延安时被毛泽东称赞为“带刺的红玫瑰”“一面斗争的旗帜”,为东江红军留下最后一支武装,功不可没。“古大存入党后,多次回乡传播革命真理,发动父老乡亲参加革命。”古大存侄孙、80多岁的古新钻老人介绍说,在血腥的白色恐怖时期,古大存家有12位亲属被残忍杀害,谱写了“一门忠烈”的壮烈传奇。

五华革命烈士纪念碑。

如今,来到水寨镇省级森林公园蒲丽顶的山腰,沿62个台阶拾级而上,一座高20.6米的烈士纪念碑清晰可见,纪念碑周围苍松翠柏环绕,显得肃穆而庄严。主碑正面刻着“五华革命烈士纪念碑”名,背面则刻着1594位革命烈士不朽英名,一行行简短而又厚重的碑文,都在娓娓诉说着先烈们的英雄血泪史。同样,位于水寨镇罗湖村伯公窝的五华县革命烈士陵园,是粤东地区最大的烈士陵园。目前,1594名烈士已全部迁入烈士陵园,成为五华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竹山老区红土热 制枪造弹供苏区

盛夏时节,竹山板栗开始飘香。驱车进入双华镇竹山村,革命老区村的风貌尽览无余。青山环绕的竹山阻击战纪念园上空,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4条仿真战壕里,战士们持长枪短炮沉着应战,仿佛让人看到了92年前那场激烈的竹山阻击战场景。

“这里就是竹山阻击战旧址,我爷爷当时参加五华县农民协会,任赤卫队长,1931年被捕杀害。”陈子文烈士的后裔陈任宏说,除了竹山阻击战旧址,村里还有竹山兵工厂、第七苏维埃政府临时驻地旧址共3处革命遗址,现经修缮后,面貌焕然一新,每天前来参观瞻仰的游客络绎不绝。

1927年12月12日,国民党军钱大钧部会同一支地方反动武装共800多人向竹山村“进剿”。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七团一部与大都乐和乡赤卫队闻讯后,即调兵布防,伏击来犯之敌,使敌军遭受重创。后来,这些农民自卫军跟随古大存走上八乡山进行革命斗争,参与创建了八乡山革命根据地。

在伏击钱大钧部前,中共五华地方组织还在竹山村设立兵工厂,招收周边及当地打铁工人,修造枪支弹药充实农军武装,壮大农军队伍,接应南昌起义军。今年70岁的退休教师徐可楼不仅遍读史料,而且一一寻访老人挖掘村史记录外的故事,而今,他是村里的“红色讲解员”,向过往游客讲述这片土地的红色过往。“这里后来被敌人发觉后派兵前来围剿,兵工厂转移至双华镇冰塘村棣华楼、八乡山镇等地继续生产。”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五华一大批会修造枪支的工人,在五华党组织的召唤下,踊跃到江西、福建等中央苏区腹地参加红军,为新中国的军工事业做出贡献。1931年7月,马文和马木松等42名乡亲,辗转来到江西瑞金参加红军。红军总司令朱德亲自接见这批工人说:“……你们一批会造枪修枪的人到来,(红军)有如旱禾见水啊!”

此后,由五华人参与创建的兵工厂达到13家,遍布全国多地。

“五华铁匠为中央红军修枪造弹,是中央苏区兵工厂的奠基人。”在竹山兵工厂修缮旧址,一条标语如此写道,足见五华铁匠对革命的贡献。

庵子塘前党旗飘 红色体验传基因

中共五华县委的成立,标志着五华地方党组织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27年8月,为加强对土地革命的领导,中共东江特委指派巡视员刘琴西到五华,改组中共五华特别支部。在梅林琴口村庵子塘成立中共五华县委员会,共设委员13人,隶属中共东江特委。“中共五华县委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组织在五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成为开创和坚持五华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五华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江连辉介绍。

位于周江镇冰坎村的福庆楼是五华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各相关部队相继进驻五华,在五华地方党组织、武工队和民兵的密切配合下,相继解放了全县大部分乡村,并普遍建立了乡村人民民主政权。5月中旬,五华县人民政府在周潭乡冰坎村宣告成立,机关驻地福庆楼。在旧址大厅,“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宣传标语格外耀眼,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画像显得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有神。

“1928年,古大存团结带领一批革命骨干走上八乡山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举师长征,五华有10人参加长征……”今年1月1日开馆的梅州五华“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体验馆里,一段段展现中央苏区五华县光荣革命斗争历程的历史片段以现代科技方式展示出来,带给游客更好的教育体验。

场馆共设3个展厅,分五大华章(寓意“五华”),充分展现近一个世纪以来,英雄的五华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斗争波澜壮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就辉煌的光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