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五华 > 生态旅游 > 人文艺术
手工制茶: 重拾传统茶味
时间:2016-11-17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随着茶叶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滚筒杀青机、机械揉捻机、烘干机、筛选机等机械设备在制茶行业得到了日益普及,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唯有在边远的山区,纯朴勤劳的客家村民还在默默坚守着。

五华县棉洋镇大光村是该县最为偏远的一个小村庄,距离五华县城约65公里,与揭西县相毗邻。沿着县道X952线穿过七畲径国营林场后,进入一块四面环山的盆地,零零散散的房子分布在半山腰上,但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均能看见一簇簇、一排排的茶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村民们正趁着晴朗天气采摘。

今年55岁的大光村支部书记张耿发,算是该村常住的“年轻人”。他告诉笔者说,大光村全村61户340多人,山地总面积约4500亩,其中林地3782亩,农田342亩,剩下可以耕作的就是约350亩的茶山,平均每人就有一亩茶山。61户村民中有32户人家留在村里种茶,种茶成为该村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该村的茶树都是常见的农家绿茶以及少许的白叶单枞。张耿发算是种茶大户,有10亩茶山,从15岁起就跟着上一辈在茶山上摸爬滚打,不仅会种茶、采茶,更重要是学会了一手纯熟的手工制茶技艺。他介绍说,手工制茶主要有四道工序,分别是杀青去水分、揉捻成条状、烘干再揉捻、筛选去粗梗。完成全部制作工序大约需要4个小时,每一道工序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火候。杀青工序火一定要旺,茶叶里饱含的水分才能充分蒸发,烘干再揉捻工序的火候最难把控,火太旺的话容易烧焦,火太弱的话揉捻后的茶团不容易散开、黏锅,也不利于茶腥味的散发,茶的香味就没有了,品质就大打折扣。茶叶在八成干的时候就要开始抽减柴火,“手脚一定要麻利,否则的话不仅做不出好茶,而且一双手还会被烫伤。”

竹编的簸箕、掀茶的树杈、熊熊的柴火、公式草制作的锅刷,这些制茶器物无不散发着浓郁的客家传统气息。“手工制作的茶叶蕴含着客家人勤俭持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可惜现在学习手工制茶技艺的年轻人少了,恐怕会失传啊。”张耿发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