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五华 > 生态旅游 > 人文艺术
依托传统工艺积极转型升级 “工艺品之乡”迎来春天
时间:2016-11-17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五华县安流镇是有名的“工艺品之乡”,传统工艺品的生产已有数百年历史。近年来,该镇工艺品不断推陈出新,竹、木、藤、草、麻丝、仿古雕刻等工艺品热销海外。目前,全镇特色产业工艺品生产企业达225家,规模以上企业3家,从业人员69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310人,年产值达2.5亿元。

借力平台走向国际市场

华福工艺有限公司已有近30年历史,在其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工人们有的给圣诞树半成品喷漆上色,有的忙着焊接零件、系挂配饰。“这是今年销往欧美的最后一批货了。”该公司总经理曾水方介绍说。在样品展览室里,琳琅满目的圣诞节产品摆满了整个屋子。大小不一的圣诞树、憨态可掬的小熊小狗、小巧玲珑的芭比娃娃等等,创意形象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一直利用珠三角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洽谈会、广交会等各种平台与海外客户签订合作意向,销路一直很好。”曾水方说。据了解,该公司原先主要手工加工竹编篮,现在由纯手工转为半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挑选材料方面,将方向转向了木、藤、草、芒等材质,在提高材质增加值的同时,也开发了更多的海外市场,逐年增加了生产总值。去年实现产值8600多万元,税收达547万元。

“接下来,我们准备开发国内市场。在产品的开发设计方面,希望融入客家元素,将精致的客家工艺品从梅州市场向全国辐射。”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其翩介绍说。

创新让产品不愁销路

原先同为竹器工艺加工厂的学兴工艺有限公司也成功实现了“华丽转身”。该公司原来只单一生产销往日本的竹制品,如今已设计出独具欧洲或英伦风格的钥匙盒、CD盒、邮箱、酒柜等木制品,产品享誉欧洲各国。记者在该公司看到,各式各样的产品色彩斑斓、外观多样、创意十足。装满了上千件产品的库房,一点刺鼻的味道都没有。据了解,这是该公司产品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结果。该公司董事长古和胜说,他们采用的是环保漆,色泽持久,且没异味。“每年我们都会进行海外市场调查,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不断地设计出新款式。每件产品都经过严格把关。”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发展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打响品牌助农民增收

安流镇在华福工艺有限公司和学兴工艺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蓬勃发展,进一步打响了安流工艺品的品牌,同时也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三江村村民张伟炬与他两个哥哥在华福工艺有限公司一干就是十几年,三兄弟都凭着自己的劳动盖了新房。在自家门口打工赚钱,既能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还顾得上家里的几分田地,感觉很幸福!张伟炬说道。2011年,安流镇工艺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8亿元,利润1300多万元,税收76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21元,村(居)委集体经济收入204.6万元。

“我们以华福工艺、学兴工艺等龙头企业为主体,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生态产业、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家门口就业等结合起来,打造幸福导向型产业。”安流镇党委书记吴浪标告诉记者,该镇将进一步引导和支持企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创新传统的管理、设计和工艺理念,实现技术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创一批名牌产品,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同时,让镇里更多的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创建和谐幸福镇村。